账户质身份革命的本代的区块链时
还记得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那段经典独白吗?"玫瑰即使换了名字,芳香依旧。"这句话在区块链世界里有了全新的诠释——当我们讨论账户时,名字确实不重要,但账户的本质特性却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认为区块链账户最迷人的特质就是它的自主性。简单来说,一个真正的区块链账户就像是数字世界里的独立公民,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就能完成各种操作。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会把节点服务商当作中介,这其实是个误区。这些节点就像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多得数不清。今天这家服务不好,明天我就能换另一家,根本不用看任何人脸色。整个网络的经济激励设计得如此巧妙,总能保证有足够的节点提供服务。 记得早期玩DeFi的时候,我们都用EOA(外部账户)来操作。它能投票、玩游戏、进行交易,确实很方便。但随着行业发展,我们渐渐发现这还不够——为什么智能合约不能也拥有账户的功能呢? 在设计ERC-4337标准时,我们团队经常争论一个问题:怎样的智能合约才算真正的账户?我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它能不能独立运作?需不需要依赖某个特定的服务器?就像买房子要看产权是否完整一样。 说到支付gas费,我们确实在ERC-4337中加入了一个很酷的功能——你可以委托第三方来支付gas费,甚至能用信用卡完成交易。但关键在于,这永远是个可选项。就像我常对团队说的:"再高级的功能,也不能剥夺用户的基本权利。"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你可以在五星级酒店享受管家服务,但永远保留自己动手的权利。ERC-4337账户也是这样,即便有了各种便利服务,你随时都能回到最原始的以太币支付方式。 有人质疑说ERC-4337账户仍依赖打包者,不算真正的自主账户。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当下。就像早期的互联网也依赖少数服务器,今天的打包者正在经历类似的演变。 我亲眼见证了以太坊从几个人运行全节点到今天成千上万个节点的过程。同理,随着4337交易量的增加,打包者最终会像矿工一样变成网络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到那时,它们就不再是特定服务,而会融入整个去中心化网络。 说到底,判断一个账户是否真正自主,要看它是否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就像评估一家创业公司,最关键的指标是它离了投资人还能不能活下去。在构建账户抽象应用时,这个思考维度尤为重要。重新定义区块链账户
从EOA到智能合约账户的进化
关于gas支付的思考
打包者的去中心化未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港人血汗钱又被骗光!这家国际交易所到底什么来头?
- 谁在操纵比特币?35,000美元真相大起底
- TWT突破1美元心理关口,牛市行情能否延续至1.35美元?
- 当金融遇上区块链:一位从业者眼中的DeFi革命
- 香港稳定币新规落地:当金融监管撞上Web3理想
- 金融市场里的生存法则:我们为何总在重复被收割的悲剧?
- 工信部专家预言:2024年RWA将迎来爆发期,Web3.0落地比想象更快
- 加密行业风波再起:DCG强力反击指控,Base拥抱开源精神
- 比特币以太坊行情观察:市场十字路口的抉择
- 手把手教你玩转Aleo测试网:隐私链的羊毛这样薅
- 卡尔加里市民陷入加密货币骗局漩涡:一年被骗1.5亿人民币!
- 无聊猿还能扛起NFT的大旗吗?一位业内人士的观察与思考
-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USDT崛起、BTC新高、巨鲸搅局背后的投资机会
- 狗狗币:一场充满惊喜与风险的投资冒险
- Moonbeam Q3表现:熊市中逆势成长的跨链先锋
- 比特币大盗的双面人生:从技术天才到阶下囚
- Polkadot治理2.0:一场民主实验的华丽升级
- JASMINER X16-Q实战评测:这台矿机到底香不香?
- 老胡的韭菜哲学:不卖就真的能躲过镰刀吗?
- Solana逆袭:这个以太坊杀手值得你all in吗?
- 搜索
-